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水文水资源学院党委以“围绕中心、分类实施、夯实基础、探索创新、成就特色”为基本原则,实施党建“导航定向”“强基固本”“头雁引领”“铸魂育人”“创新聚力”五项工程,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政治引领、夯实组织基础、促进队伍提升、培育时代新人、服务战略需求,以党建高质量发展助力一流学科发展,实现党建与学院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导航定向”工程,加强政治引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构建“自学、导学、辩学、践学”机制,组织开展“启航新时代,薪火永相传”会址研学、“红心向党 匠心育人”青年教师培训等,努力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学院领导班子提升履职能力,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出台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修订学院“三重一大”决策办法,发挥院党委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证等作用。做好主题教育、巡察整改落实工作,建立整改台账、对账销号。建设光文纪念馆、光文实境教学课堂,开展“刘光文精神”道德讲坛、光文精神讲解大赛等活动,引导全院师生继承弘扬水文前辈刘光文先生“心系祖国、热爱水文、严谨治学”的精神,“践行光文精神,引导优良学风”获评河海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成果。
“强基固本”工程,夯实组织基础。优化支部设置,规范支部建设。先后完成师生学生党支部换届调整等工作,博士生研究生党支部纵向设置,组建资环系、水务系师生联合党支部,推进跨系所、跨学科、跨团队和师生混编的支部设置模式,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有机融合。落实“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优质党支部、特色党支部的创建培育工作,打造具有水文特色的党建品牌,水文系第二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评江苏省优质党支部3个。创新党员教育,探索主题党课新模式将党性教育培训内容寓情于景,切实提高主题党课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秉初心砺新程》微党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网展播,涌现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1人,“全民抗疫、后浪亦燃”战疫故事汇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报道,“百年红色魂 深情系长江”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比赛江苏省二等奖。
“头雁引领”工程,促进队伍提升。选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综合运用专家讲学、专题研学、现场观摩、自主选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党支部书培训,切实提高党支部书记党性修养和党务工作能力。水文系第二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党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牵头承担的“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3项成果入选科技部支撑防汛救灾重点专项,发挥党支部在“双一流”建设中战斗堡垒作用。实施以“思想+技术导师制”为核心的传帮带机制,发挥全国教学名师、宝钢教师奖等老教师先锋示范作用,以课程思政、科研育人为教师成长关键指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传帮带”。新增国家高层次计划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第二届江苏省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新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主席1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
“铸魂育人”工程,培养时代新人。以一流本科建设、工程教育国际认证为契机,进一步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务工程、地理信息科学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与水务工程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6年有效期,应届本科及硕博士、研究生毕业率达96.98%,其中本科毕业生出国和升学率达55.89%。集合多家单位12位名师大家(6名院士、2位省名师),建设《水文学导论》在线课程;《水资源与现代水利》、《地下水水文学》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新建国家级精品资源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慕课、翻转课堂共19门。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获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学术学位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3篇、专业学位论文1篇,人才培养质量与内涵建设稳步推进。
“创新聚力”工程,服务战略需求。遵循“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需求,主创新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服务社会需求中践行水利人的初心使命。推进湄公河流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获湄公河流域中小河流防洪安全非工程保障能力建设,为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水旱灾害与水资源技术服务。2020年全国各地出现严重汛情,学院成立数十位水文气象专家及学生党员组成的应急技术支持中心,入选国家应急管理部全国洪涝风险监测预警技术支撑团队。近几年,自汛期以来为国家防总提供技术支持,将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事迹得到教育部网站、人民网、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水文院)